解讀關聯: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
戰鼓擂響催人進,藍圖繪就譜新篇
7日上午,磁湖山莊圣湖一廳
華燈璀璨,座無虛席
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在此召開
回顧過去一年經濟工作
展望新的一年目標任務
剛剛過去的2020年,是不平凡、不尋常的一年,既是“十三五”收官之年,也是疫情防控、疫后重振、防汛救災、脫貧攻堅等大戰大考交織疊加之年,全市上下全力打好戰“疫”、戰洪、戰貧三場硬仗,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“雙勝利”。
“自復工復產以來,去年6月份壓縮機產銷量就創下歷史最高水平,7至12月又連續不斷刷新歷史最高紀錄。全年出口和國內市場產銷兩旺,實現了正增長。”東貝集團董事長楊百昌深有感觸地說,企業一手抓防疫,一手抓復工復產,取得了“逆勢增長”,繼續穩固了壓縮機單品牌全球第一的行業地位。
回顧過往,去年全市經濟從“按下暫停”到“重啟恢復”再到“加速恢復”,主要經濟指標逐月逐季向好,穩住了經濟基本盤,兜住了民生底線,維護了大局穩定。
2021年,是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
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
的起步之年
也是建黨100周年
新的一年
新起點、新征程、再奮進!
我市提出2021年目標: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%;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%;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%;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%;外貿出口增長10%;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8%……
“跳起來摘桃子”,我市提出,主要經濟指標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在“你追我趕”的發展賽道上,黃石正奮勇爭先。
明晰路徑,選準跑道
我市將扎實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,不斷增強產業基礎能力;
加大招商引資力度,壯大產業集群,提升產業鏈、供應鏈水平;
以現代商貿和文旅產業為突破口,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,加快補齊服務業短板;
全面開啟城市更新行動,統籌推進新老城區發展;
推進鄉村振興,鞏固脫貧攻堅成果;
以長江大保護為引領,深化生態文明建設;
完善基礎設施,強化臨港臨空樞紐優勢;
加大改革開放力度,保障豐富要素供給;
保障和改善民生,提高人民生活品質。
保持態勢、蓄積優勢、開拓新形勢
全市上下全力以赴
起好步,開好局!
“以拼的思想意識、搶的精神狀態、實的工作作風,搶時間、搶機遇、搶要素,加快發展步伐。”市發改委黨組書記、主任余常晏語氣堅定地表示,將堅持以目標為導向,緊盯全年投資增長15%的目標,踩準首季“開門紅”、半年“雙過半”、全年“進前八”的工作節奏,倒排投資計劃,持續跟蹤推進,確保“十四五”投資開好局起好步。
“以項目來支撐更加高效開放創新體系的構建,以體系能力建設推進‘三鏈融合’,助力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。”市科技局黨組書記、局長程艷民表示,將全力構建高新產業培育體系、創新平臺多元體系、科技人才引育體系、產業技術支撐體系,讓創新實力更快提升。確保2021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,占GDP的比重達23%以上。
主陣地鑄就新動能,新引擎助力高質量發展。“我們將提升交通物流樞紐功能 ,推動臨港產業跨越發展。”黃石新港(物流)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汪國棟表示,將立足港園一體優勢,著力打造一批上下游緊密銜接、鏈式集聚、物流成本優勢突出的臨港特色產業集群,做大做強港口物流、金屬加工、新型建材三大主導產業,發展壯大臨港產業,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,為我市深化“五大轉型”、打造“五城”、實現“四再”發展目標貢獻新港力量。
發展,離不開每一個奮斗者,280萬黃石人爭當“筑夢人”。“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 ,智能驅動制造業變革。”楊百昌表示,計劃在2021年初步實現全流程SRM供方智能交付,零部件智能生產、智能運輸、立體倉儲、智能總裝為一體的全生態圈產業鏈建設,力爭在五年內,成為黃石,乃至湖北以及行業內智能化改造的先進企業。
藍圖已繪、號角聲聲
“黃石號”航船正乘風破浪前行!